4月2日上午,校督导专家陈绍艳教授、朱现平教授赴武汉枭龙汽车有限公司小绿人实践基地对学院产学合作课程《赛车车辆技术规则》进行专项检查。体育学院·中国赛车学院教办主任官蕾、产学合作课程负责人喻林芳陪同检查。
督导组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实践成效及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其“生动直观、理论实践深度融合,为赛车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课程面向2023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赛车方向学生,聚焦赛车运动的车辆技术规则核心内容。授课团队为校内教师孙杰教授及武汉枭龙汽车有限公司小绿人实践基地的专业车手。课程借助基地自主研发的赛车模型、零配件及智能设备走进课堂,结合美式越野赛事、电动越野车设计等实际案例,系统讲解车辆结构、安全标准、改装规范及赛事技术要求。例如,以小绿人公司获2021年德国红点奖的电动越野车“闪电”为教学案例,剖析其动力系统、轻量化设计及智能控制技术,帮助学生将抽象规则转化为具象认知。督导专家指出,课程通过“实物拆解+模拟调校+场景演练”的三维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技术理解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反馈称:“职业车手用真实的赛车故障案例和调校经验,让枯燥的技术规则变得鲜活易懂。”
校企合作深化:从“工具”到“玩具”的产业赋能
武汉枭龙汽车有限公司作为本土汽车制造龙头企业,长期深耕特种车辆研发与赛事装备生产,其与小绿人汽车联合打造的电动越野车联赛已成为国内青年汽车运动的重要平台。产学合作共建课程的授课中,企业不仅提供教学资源,还为学生开放试车场、生产线及赛事策划部门,助力学生从理论学习向职业能力跨越。
学院始终坚持产教融合路径,与25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引入国际赛车手、资深工程师等业界导师,构建“课堂—车间—赛场”的闭环培养体系。此次课程立项正是这一模式的深化体现。
督导专家为学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学院与企业进一步深入合作,联合开发智能赛车模拟系统、自动驾驶赛事平台等前沿项目,并推动课程成果对接2025年湖北省汽车运动产业大会。为全国赛车教育提供更多更加优质的“江大方案”。 (文字:孙杰 图片:官蕾 喻林芳)